魅力四川

铁道兵博物馆:消失的兵种 永不消逝的精神力量

2021-04-01 10:13:00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这是全国唯一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历史博物馆
消失的兵种 留下永不消逝的精神力量

成昆铁路修建场景还原。(乐山市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成昆铁路修建时战士使用的工具。(乐山市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铁道兵博物馆外观。(乐山市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全国铁道兵联谊会筹建的成昆铁路建设纪念雕塑。(乐山市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蹲点点位
  铁道兵博物馆
  历史评价
  铁道兵历史演绎在全国,精神浓缩在成昆铁路建设。为打通中国南向门户,铁道兵将士奔赴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冲到加快大三线建设的最前沿,建成了被誉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
 
  乐山市金口河区位于小凉山脉中部。3月12日6∶30,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乐山主城区出发,翻山越岭,穿越壁立千仞的大渡河金口大峡谷,近4个小时后抵达目的地:铁道兵博物馆。
  这是全国唯一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历史博物馆,占地2000多平方米,用1200多个老物件,集中展示铁道兵这个特殊兵种在新中国建设、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中的艰苦场景和历史功绩。
  馆藏中着墨较多的是关于成昆铁路的故事。“铁道兵历史演绎在全国,精神浓缩在成昆铁路建设。”博物馆讲解员王帮华说,成昆铁路建设,集中体现了铁道兵战天斗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曾小清刘付诗晨
  一声令下
  30万筑路大军会师西南
  铁道兵博物馆建在大渡河大峡谷半山腰上,通过一条狭长的隧道与外界相连。进入这条必经隧道,仿佛要穿越半个世纪,重新回到成昆铁路的建设现场。
  1958年,中央一声令下,成昆铁路建设启动。
  它从成都出发,经眉山、乐山、西昌,过云南广通抵昆明,将近1100公里,位于当时中国铁路网最西边,沿线70%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对西部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最大。
  翻阅了无数历史资料,王帮华发现,成昆铁路建设与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社会发展起伏曲线暗合。经济建设高涨,上马建设;经济紧缩,工程停工。1958年至1962年,铁路仅修建61.5米。
  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1964年,党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以四川(包括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区被称为大三线,其核心是“两基一线”。两基,即在西南建两个工业基地,一线指的是成昆铁路线。
  毛泽东主席在部署大三线时,反复提到要加快成昆铁路建设。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国务院、中央军委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成昆铁路建设的重大措施,这一重任被交给了铁道兵。
  1964年8月,中央军委调遣铁道兵5个师,扩编到18万人。唱着雄壮的《铁道兵之歌》,战士们浩浩荡荡挺进祖国大西南,与铁道部第二、第四工程局等组成30余万人的筑路大军,开启了气壮山河的成昆铁路大会战。
  老铁道兵徐发明是攀枝花米易人,今年70多岁。1964年11月,他和战友们来到金口河区修成昆铁路,与战友两人一组,打二锤、挖炮眼、打山洞,一干就是4年。
  英勇无畏
  将忠诚豪迈镌刻在崇山峻岭
  从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穿越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复杂山区,成昆铁路的修建过程被誉为“奇迹”。行走在展馆中,一幅幅画面,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仿佛触手可及。
  “这是金口河到汉源乌斯河的施工场景,是成昆铁路最艰险的一段。”王帮华解说道,特别是其中穿越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的41公里路段,几乎全部由桥梁和隧道组成,“身后悬崖近乎90度,无法站立,只能用绳索把人吊在半空,用钢钎和铁锤打炮眼,山石随时会垮……”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英勇无畏的铁道兵向极限挑战发起总攻,将忠诚与豪迈,镌刻在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
  主展厅内,一尊《生死攸关》雕塑引人注目。1965年9月3日下午,乐山犍为籍战士徐文科与战友在乐山沙湾大桥湾隧道施工时,遭遇大塌方,碎石与横木滚滚落下,生死攸关之际,他左手撑住身体,牺牲自己,护住了身下队友。
  更令人痛心的牺牲发生在关村坝隧道的修建过程中。
  这是国内唯一洞中火车站——金口河关村坝火车站所在地,隧道全长达6107米,是成昆铁路第二长隧道。1965年,关村坝隧道率先实现月百米成洞,带动全线隧道快速施工。
  “用汗水融化千重岩,用风枪打穿万重山”——讲到这里,王帮华不由自主地提高了音量。
  当时铁道兵24小时两班倒,日夜加班施工。为多往前进一米,战士们不吃饭也要接着干;接班的战士肩扛风枪等在爆破现场,只要示意安全的绿灯一亮,立刻冒着硝烟争分夺秒支起风枪开钻。然而,关村坝隧道岩爆灾害特别重,加之极度疲惫,28名铁道兵倒下后再也没有醒来。
  博物馆不远处,有一棵华罗庚落泪树。当年前来金口河考察的数学家华罗庚,目睹铁路修建的场景后不禁流泪感叹:“多难的数学题我可能能把它解出来,但是我无法解出铁道兵战士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资料记载,修建成昆铁路,共有2000多人牺牲。这也意味着,平均每修建1公里,就有两名筑路战士牺牲。
  1970年7月1日,两列火车分别从昆明和成都开出,胜利会师西昌。铁道兵用血肉之躯,扛起了西南钢铁大动脉。
  传承精神
  用奋斗致敬伟大时代
  参观人群中,一对母子也在认真聆听。妈妈唐萍说,她是专程带儿子从成都赶来的。
  以前只是从新闻中看到中国基建的速度,精神力量来自哪里?她决定带儿子来到金口河,走进铁道兵博物馆,接受精神洗礼,让儿子切实感受前辈的牺牲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以铁道兵博物馆为核心,金口河区正加快建设“一点一校两片区”综合党性教育基地,为广大党员建设“精神家园”。
  金口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点,即铁道兵博物馆;一校,在博物馆内建主题党日活动中心,总结提炼铁道兵精神,每月组织党员干部前来学党史、听党课,分享学习铁道兵精神的感悟;两片区,即联动三线建筑片区——红华记忆小镇建金口河区委党校,利用红华职工生产生活片区进行主题党性教育。
  博物馆旁的“峡谷第一村”永和镇胜利村,曾是“悬崖村”。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村民陆续从山顶搬到成昆铁路旁。“铁道兵精神早已烙刻在人们心里,成为脱贫攻坚的精神动力。”胜利村党支部书记王勇说,靠发展特色种养业和旅游业,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
  传承铁道兵精神,用奋斗致敬伟大的时代,2019年,金口河区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在乡村振兴路上大步前行。(全媒体记者 曾小清 刘付诗晨)

编辑:李尚维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