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天府新视界丨峨眉女侠“重出江湖”,请接招!

2024-06-30 09:34:00 来源:天府新视界

分享到手机

  6月中旬,峨眉派女子功夫团登上央视,带来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女侠们的一招一式,刚柔并济,灵动飘逸,英姿飒爽,苍劲有力,网友纷纷表示“被硬控了100秒”。
  这个女团什么来头? 
  今年4月29日,第四届峨眉武术传承大会举办当天,峨眉派女子功夫团在峨眉山揭牌成立。“95后”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凌云率8位“00后”女子武术爱好者,带来概念宣传片《武韵峨眉》的线下首场表演,亮相出道。
  女侠们英姿飒爽,刚出道就火上热搜。时任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还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向世界推荐峨眉派女子功夫团,称她们是“中国武侠小说里的女英雄”。出道不到一个月,网络关注度就已破10亿。
  峨眉女侠为何惊艳?她们的这把“火”,能否燃到其他非遗上?
(一)
  峨眉女侠之魅力,源于峨眉武术之魅力。
  功夫团大师姐凌云,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峨眉武术代表性传承人;功夫团明星武术教练赵诗和周琳,都曾是武术世界冠军。其他团队成员也都是经历了严格筛选招募的武术爱好者。峨眉武魂,是这个团队的“成团之魂”。
  峨眉武术是中国三大武术流派之一,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隐居于峨眉山中的道人司徒玄空,就模仿峨眉山灵猴动作,创编“峨眉通臂拳”,并广收门徒,传授技艺。他不仅是峨眉武术的开山鼻祖,也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早期佛教传播的重要驿站,峨眉山自古是儒、释、道文化交融荟萃之地。这也让峨眉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集文化精髓,形成“刚柔顿挫,动静虚灵,飘逸自然”的风格特色,并发展出“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的不同流派。在南宋到明清时期,峨眉武术就已经呈“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之势。

峨眉派女子功夫团进行日常训练 图据峨眉派女子功夫团
  灵猴拖棍、银剑出鞘,峨眉刺锋芒尽显;刀剑飞转,武动乾坤,传统文化大展魅力……2023年7月,峨眉武术亮相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68名峨眉武术健儿和舞蹈演员将传承千年的峨眉武术呈现在全世界观众面前。近年来,举办峨眉武术传承大会、峨眉武术锦标赛,亮相世界级大会……传承弘扬峨眉武术文化魅力,一代代峨眉人的努力,正被全世界看见。
(二)
  包括峨眉武术在内的中华武术逐渐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大名片,离不开近代以来报纸、出版、影视等大众传播的推动。
  1955年,“金庸”这一名字首次亮相《大公报》。随后近二十年间,金庸笔下走出无数大侠。其笔下,女侠郭襄白手起家创立的峨眉派,更是人物辈出。
  除了金庸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蜀山剑侠传》《绝代双骄》等众多武侠作品中,峨眉派也都是常客。通过武侠小说,人们开始了解峨眉武功,对这片灵气飘飘的神山充满好奇。
  影视作品更掀起全球“武侠热”,冷门绝学再也不冷门。
  如果说由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是用故事情节赋予武术情怀,那么《少林寺》等作品,则靠一批真正的习武演员,以扎实功夫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李小龙一脚踢进世界影视大门,不仅华人圈掀起武术热,也让武术成为中华名片;随后,李连杰、赵长军、胡坚强、熊长贵、邱建国等一些专业武术队员在演艺圈崭露头角。其中,被称为“峨眉猴王”的熊长贵,出演过《自古英雄出少年》等作品,在川内的知名度一度很高。其弟子成都小伙陈虎,是《黑客帝国》《霹雳娇娃》《杀死比尔》《功夫》《霍元甲》等国际大片的武术指导;1990年全国武术锦标赛对练冠军李才、成都体院毕业的何军,也都是熊长贵的弟子,在知名电影中担任武术指导甚至客串角色。
  大众传播吸引的不仅是书粉、剧粉,更能让文化浸润于潜移默化之间。借小说之笔,我们知道了峨眉女侠武功厉害,也知道了她们的侠肝义胆;借电影电视之镜头,才貌双全、打破偏见的侠客形象更加具象,引来一批又一批的人从此喜爱中国功夫、了解中国文化。
(三)
  社会不断发展,媒介不断更新,如何让中华武术文化,乃至让更多非遗传承下去,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
  如今,这个由最大“95后”、最小“00后”组成的女子功夫团,打出了新时代非遗武术出圈的路径。
  非遗传承,不止于线下。受众在哪里,传承就在哪里。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形成手机看视频的习惯。这个相对私密的观看场景中,观者与屏幕的距离被拉近,自然而然地,网友与视频那头的非遗传承人也更亲近。功夫团正是洞察到了移动互联网大趋势,出道后迅速注册社交媒体,让非遗武术走进小屏幕,也进入了更多人的眼帘。
  非遗传承,不止于技艺本身。峨眉派女子功夫团,不仅是一个展现武术的账号,她们的视频,注重“传统武术+武侠世界”,从视觉到情节,从动作到服饰,都很考究。一系列短片,结合峨眉刺、峨眉剑等“峨眉派”功夫和舞蹈艺术形式,融入“峨眉青”功夫服、武侠头饰等文化元素,展现峨眉武术“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底蕴。注重故事情节和声音画面的立体传播,才能创作出更打动人心的作品。
  非遗传承,不止于非遗传承人。峨眉派女子功夫团的建立,始于今年2月面向全国的“江湖招募令”,招募本身就是一次全国武术爱好者的大动员。不要小看年轻人的力量,也不要小看爱好者的能量。非遗不再是“闭门秘籍”,它已经融入传播生态圈,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非遗和爱好者们双向奔赴,传承人的坚守和年轻人的“脑洞”化学反应,以非遗为媒,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声量。

峨眉派女子功夫团线下演出 图据峨眉山市委宣传部
  非遗传承,不止于网络流量。四川发布机会清单,让有合作意愿的企业和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建群”;功夫团在乐山、上海等地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演出,有望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乐山抓住峨眉派女子功夫团流量机遇,组织峨眉武术团体前往罗马尼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宣传,推出峨眉武术寻踪旅游线路……非遗IP,也是文化消费新业态的宝藏。以非遗促消费,以消费促文明,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也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新目标。
  我们乐见,非遗从出圈到出海。观众早已不仅是观众,更是深度参与者、先锋开拓人、传承主力军。(撰文/刘志杰)

编辑:竹紫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