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为民惠民靠民 创建创进心坎里——资阳市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2024-06-24 11:32:00 来源:精神文明报

分享到手机

  “用实实在在的创建成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资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鲜明地提出了这一导向。如何将创建为民落到实处?资阳坚持问需于民、造福于民、聚力于民。这一鲜明导向背后所体现的恰恰是创建为民的精神内核。

  广纳社情民意

  为创建汇聚“最强大脑”

  “娇子大道窨井盖有破损,请更换。”“正兴街路牙石破损,请修补。”“苌弘广场绿化带被踩踏,请补植。”……每天类似问题线索在“市民拍客团”微信群陆续弹出,有关工作人员实时对问题情况进行核实后交办至各属地职能部门,并及时跟进解决进度,问题得到解决后及时反馈至群内。

  这个活跃的动态群吸纳了大约200名“市民拍客团”成员,他们由资阳好人、学校师生、社区干部、文明劝导员、热心群众等组成,随时随地化身文明监督员,对城市建设管理、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窗口服务等方面好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采用照片(视频)加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

  资阳市文明办组建“市民拍客团”,带动广大市民常态化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巡访,及时发现、曝光问题1600余个,充分发挥城市主人翁的作用。

  资阳市除了依托微信、网站搭建“文明随手拍”平台,开展“群众最期盼的创建文明城市实事”网络征集,还利用12345政务服务热线,运用新媒体创新开设《资观监督》《资观帮忙》栏目,构建起网上群众路线的“资阳模式”。通过两档栏目,越来越多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各级各部门对舆论监督从“回避问题”到“欢迎监督”,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政务环境正在悄然形成。

  文明城市创建以来,资阳不断开拓“群众视角”──通过推行“群众盖碗茶”,以“茶”为媒举办“坝坝会”;设置社区“听音堂”,定点收集群众急难愁盼;开展“文明进万家”,全覆盖入户收集社情民意,让群众“愿意来”“主动讲”,架起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屏对屏”“键对键”“面对面”等多种方式,搭建起“全覆盖倾听”线下平台矩阵。

  为让群众不光有地方说话,还要“说了不白说”,资阳构建起快速交办、快速响应、快速解决、快速反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考核机制,对群众的问题事项和诉求分类处置,根据办结时限采用“四色管理”模式,一一回应解决。

  用心用情造福于民

  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不难发现,资阳城区多了一批建在群众“家门口”的小公园、小绿地、小游园,宛如镶嵌于楼房马路之间点缀城市的“绿宝石”,不需依山傍水,只需一点“边角余料”,就能让群众“开窗见绿”“推门逛园”。

  这些小公园、小绿地之所以广受群众欢迎,正是因为它们切合了群众休闲、健身、娱乐的需要。“给我一块巴掌地,还你一抹绿富美”的新鲜体验,不仅让周边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蹭蹭蹭”地往上涨,更充分地感受到了文明创建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这就是以用心用情造福于民推动文明创建的一个范例。

  一直以来,资阳坚持创建获得群众满意,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变为创建的“责任清单”,用人民群众的“点赞量”检验文明创建的“含金量”。用件件实事回应个人期盼。汇集群众创建文明城市期盼梳理形成资阳城市十大治理、十大提升“双十行动”,实施40个创建文明城市实事项目180条具体举措,推动480个无物业小区实现基本物业服务,新增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位8300个,改造老旧小区451个,实施背街小巷微改造359条,新建社区养老综合体5处,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超99%。把“棘手事”办成“顺心事”。对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钉钉子精神一一破解。针对流动摊贩管理难题,按照“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原则,在中心城区科学划定区域设置33个“便民摊点”,实行摊前“三包”责任,在维护城市环境、保障社会秩序与让商贩能谋生有收入、让市民得方便不烦心之间,找到共赢的平衡点。让“热点诉求”变成“规范管理”。推出便民摊区、潮汐停车、温暖执法等举措,探索创新农贸市场“一场五方”机制实现内外联动管理,推动创建工作和部门职能、基层治理相向相融,以长效机制惠民创建,以常态创建取信于民。(李小凤)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蜀ICP备19005180号-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