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评论] 整治畸形“饭圈文化”要有长效机制

2021-05-10 14:48: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当前网站平台上存在的“饭圈”谩骂“互撕”、挑动对立、刷量控评,包括教唆过度消费甚至大额消费、网络暴力这些不良行为和现象,国家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说,今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此作为治理重点,一是清理有害信息,二是坚决处置职业黑粉、恶意营销的群组账号,三是坚决处置纵容乱象的网站平台,特别是对屡教不改的网站平台,将从严从重处罚。(5月9日《光明日报》)

  随着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饭圈文化”“粉丝经济”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得粉丝者得天下”“得‘饭圈’者得天下”等说法甚嚣尘上。统计数据更是显示,“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其中由粉丝情感化消费带来的收入占比约50%。”客观地说,“饭圈文化”没有原罪,有其积极正面的一面,比如不少“饭圈女孩”曾自发组织起来“为祖国打Call”,就收获好评无数。遗憾的是,凡事皆有两面性,一些畸形的“饭圈文化”,也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如攀比炫富、人肉搜索、造谣攻击、非理性追星等,最近发生的“倒牛奶打榜投票”事件,更是将此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这般现实下,国家网信办站出来表示,“饭圈”乱象、网络暴力等将成今年网络治理重点,显然很有针对性,也很有现实价值。但其实,去年7月,国家网信办就发布了《关于开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的通知》,将“饭圈应援”问题纳入其中。之后,教育部等六部门也印发通知,特别强调要加大对“饭圈”等问题的治理力度。遗憾的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饭圈文化”中的畸形做法频频出现,还是证明了一点:这是很容易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的一种乱象,对其进行打击,不仅要精准出击,更要形成长效机制。

  畸形的“饭圈文化”背后,是一些青少年不健康的价值观。无论是家长、明星们,还是学校,亦或是社会,都应竭尽所能,发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本事,督促、引导青少年从不正确的价值观中走出来,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同时,在畸形的“饭圈文化”背后,职业黑手、恶意营销账号、网络平台等,都不同程度地扮演着“幕后真凶”的角色,那么,在对青少年进行积极引导之外,不能放过这些“幕后真凶”,而应建立相应的惩戒机制,让这些人或机构得到严厉的处罚,如此才能以儆效尤。

  当然,对任何畸形的文化进行整治,除了积极引导、建言献策之外,还需要法律来“兜底”。畸形的“饭圈文化”背后,很多已经不只是纯粹的道德问题、价值观问题,而是赤裸裸的法律问题,那么,对此进行积极整治,便是彰显社会责任和维护公共利益之举。整治畸形的“饭圈文化”,事先防范比事后处理更关键,这就需要从司法角度寻求更大的帮助,用利剑高悬形成必要的倒逼效应,如此才能从源头上对非理性的“饭圈文化”进行遏制,让“饭圈文化”真正走上健康、理性的发展轨道,慢慢变得更加风清气正。

  一言以蔽之,整治畸形的“饭圈文化”必须综合施策,举全社会之力给其戴好“紧箍咒”,唯有如此,“饭圈文化”才会在公序良俗、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运行,不至于背离主流价值观。而这,不只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给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环境的必须。(龙敏飞)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文明四川   关注我们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1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