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文明办  主办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文明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67177
巷子里的新茶馆 一撮茶一壶水泡出成都“潮”滋味
2020-09-04 11:09: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文殊坊茶馆。记者 吴梦琳 摄

普臧思念人茶屋。受访者供图

  成都人爱喝茶,早在百年前的清代,成都茶馆就十分兴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茶馆遍布成都街头,人们一边泡茶馆、一边摆龙门阵,好不惬意,这也成为蓉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有民谚曰:“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

  如今,成都街头坝坝茶馆虽不多见了,但一批新茶馆,蓬勃而生。或在年轻人聚集的写字楼里,或在闹市居民区旁,或是在文殊坊这样的休闲文化景区……这些新茶馆,注重美学创意设计,传承着成都生活独有的悠闲,也有更具时代感的体验,以现代人喜爱的方式呈现茶文化,让茶馆继续丰富着成都人的生活。

  写字楼里

  茶室与艺术展览共融

  8月31日,位于成都牛市口附近一座写字楼二楼的懿水堂人文艺术空间,“点石成金”琥珀展和“无中生有”花画展最后一天展出,不少年轻人专程来这里拍照。

  此前,凭借“城市一隅”等几个极为独特的艺术展览,懿水堂在社交平台上走红,吸引不少爱好艺术和时尚的人前往打卡。其实,这里并不仅是一个展览馆,而是一个集合艺术展览、茶室以及民办琥珀博物馆的综合性空间。

  团队负责人SSJ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一个琥珀博物馆和茶室,专注私域流量,顾客大多都是相熟的朋友。去年8月,经过改造后全新亮相,成为一个更加对外开放的综合性艺术空间,布局和装饰也非常时尚,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空间,传递一种生活美学体验。”

  步入懿水堂,只见大部分空间都留作展厅。即将结束的“点石成金”展和“无中生有”展因为有趣又独特,在网络上人气颇高,很多网友都自发推荐。“点石成金”展由懿水堂团队策展,结合博物馆自有琥珀藏品,利用黄色纱幔、银色锡箔纸等制作的现代装置艺术,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体验展。在展览一角,还征集了许多观众的心愿,用彩色叠纸设计成一个互动装置;而“无中生有”展,由成都入云屋团队策展,展出了艺术家尤琳创作的花朵水彩画和花艺师二十一打造的植物艺术装置。在展厅四周挂着缤纷的花朵水彩画,中间却放着一个巨大的枯枝装置。策展人说,这样的对比,希望呈现植物从繁盛到枯败,从“生”到“死”的生命迭代过程。而懿水堂也结合这次展览绘画作品,特别推出两款联名茶叶。

  在展厅旁,就是茶室。相较于展厅,茶室面积虽然不大,但布局温馨,前来看展的观众,都可以在这里休息和品茶。为了符合整个艺术空间的调性,茶室根据年轻人的口味偏好,对传统茶饮进行一些改良,推出冰镇茶饮等,其中特别研制的意式岩茶,借鉴了咖啡的制作工艺,通过萃取的方式进行制作,还申请了专利。

  居民区旁

  慢节奏茶屋的吸引力

  位于宽窄巷子不远处的泡桐树街,如今已成为一个慢生活特色街区。相较于游客来来往往的宽窄巷子,这里毗邻居民区,更加清静。

  漫步于此,随处可见茶馆、酒馆、私房菜馆、文创小店等。其中,2012年就开业至今的普臧思念人茶屋,算是这里的“元老”了,身边的“邻居”换了不少,而普臧却一直存在于这里。

  茶屋面积不大,只有60多平方米。装修古朴雅致,有质感的实木长桌、门梁上挂着的灯笼、葱葱郁郁的植物,还有墙上的字画,处处细节体现着店家的审美和心思。

  这里只售卖茶饮,种类不多,主推产自雅安的黑茶,取了一些很好听的名字:黑茉莉、一叶千寻、食米茶。三两个老友结伴来到这里,一壶热茶闲聊着度过一个悠闲的午后时光。普臧茶屋负责人之一静女告诉记者,过去有一段时间,茶屋也尝试过推出餐饮,后来还是放弃了,因为茶屋空间有限,两者很难兼得,还是决定专心做茶。

  这样一个慢节奏的茶屋,却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在“小红书”等网络分享平台上,有许多网友写下来这里的打卡体验。实际上,这个茶屋,在成都摄影圈颇有些名气。静女告诉记者,去年,有300多对新人来这里拍婚纱照,最多的一天有7对。“有很多摄影机构和摄影师来找我们,想借用我们的茶屋来拍摄,包括婚纱照、汉服古风照等。”

  “来茶屋客人中,本地居民比游客多,而且不少都是回头客,来过一次后又带着朋友再来。”静女说,新冠疫情发生后,茶屋闭店两个多月,重新营业后人气恢复得很快。

  静女是一位“90后”,因为喜欢茶,曾经花了3年时间系统学习茶艺知识,机缘巧合下把爱好变成了事业。而茶屋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她和合伙人决定把重心放在雅安黑茶上,并在雅安创建了自有品牌的茶园。静女说,茶屋的核心是茶,也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饮茶与文化交流的空间。

  传统与现代

  茶可以有更多种的“连接”

  文殊坊,成都有名的文化旅游景区,传统与现代的休闲文化有着极致的交融和体现。在这里,既有传统的沿街坝坝盖碗茶,也有将茶与其他文创形态相结合的各类新茶馆。

  白云寺街路边,有一棵大树,上面挂着一显眼的布艺店招“茶”。“你从这里走进去,一条街上几乎每一家都可以喝茶。”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李古月是一位茶艺爱好者,偶尔也写写专栏。从小生活在文殊院附近的她,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现在很多城市,有酒吧一条街,有咖啡一条街,但少见茶馆一条街了。”李古月告诉记者,有朋友来成都玩的时候,自己爱带朋友们来文殊坊里,随便找一家茶馆喝喝茶。

  这里的茶馆,外观虽然都是统一打造的川西民居风格,步入其中却别有洞天:古雅又幽静,气氛闲适,自成一派。门外还时不时会走过一个手艺人,问茶客需不需要掏耳朵。

  除了喝茶之外,也有不少茶馆将茶与其他文创业态结合,包括餐饮、花艺、古玩、汉服、书画等。位于文殊坊的他山书院,就集合了书画、古琴和茶等多种业态。在这里,不时会有古琴课堂,茶客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琴音。同时,书院还会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各类读书会、手工课等丰富的活动。而在其对面的小醉,可以喝茶品酒,还融入了汉服体验和古风摄影,让茶客一秒“穿越”回古代。茶在这里有了更丰富的连接。

  “坐在茶室,看着外面的人来来往往,总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李古月说。

  一撮茶,一壶水,就这样泡出属于成都的滋味。(记者 吴梦琳)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